膨胀计法测定苯乙烯自由基聚合反应速率
1 实验目的
(1)掌握膨胀计的使用方法。
(2)验证聚合速度与单体浓度间的动力学关系式,并求得平均聚合速度。
2 试验仪器、工具及试样
(1)试剂和试样:
偶氮二异丁腈(经复结晶,熔点103—104℃),精制苯乙烯,甲苯
(2)试验仪器和工具:
膨胀计,碘瓶,恒温水浴,量筒
3 基本知识
(1)从自由基加聚反应的机理及动力学推导可得下式:
(19)
式(19)表示聚合反应速度Rp,与引发剂浓度[I]平方根成正比,与单体浓度[M]成正比。如果转化率低,可假定引发剂浓度保持恒定,则可得式(20):
(20)
积分后演变为:
(21)
式中,M。为起始单体浓度;M为时间t时单体浓度;K为常数。此式是直线方程,若从实验中测出不同时间的单体浓度[M]值,算出不同时间的数值,依此作图,应得到一条直线,由此可验证聚合速度与单体浓度间的动力学关系式。
(2)膨胀计法是测定聚合速度的一种方法,它的依据是单体密度小,聚合物密度大,因此随着聚合反应的进行,体积会发生收缩,当一定量单体聚合时,体积的变化与转化率成正比。如果将这种体积的变化放在一根直径很窄的毛细管中观察,灵敏度将大为提高,这种方法就是膨胀计法。若用p代表转化率,代表聚合反应时体积的变化(收缩),则,或。式中,代表100%聚合时体积的变化(收缩)。由此可得:
t时反应掉的单体量: (mo1/l)
t时体系中余下的单体量:=
(22)
(23)
式中,对固定量单体来说是一恒值,因此用膨胀计法测出不同时间的体积变化(收缩)数值,就可算出值,从相应的一t数据作图就可验证动力学关系式。同时可按下式计算平均聚合速度:
(mol/l s) (24)
4 实验方法与操作步骤
在扭力天平上称取50mg偶氮二异丁腈,放入100ml碘瓶中,再称取10g精制苯乙烯于碘瓶中,轻轻摇荡碘瓶使引发剂全部溶解于单体中,取此溶液装满膨胀计的下部容器,再装好上部带刻度的毛细管,液柱即沿毛细管上升,然后用小弹簧钩住,溢出的少量溶液用滤纸擦去。将膨胀计固定在夹具上,让下部容器浸入60℃恒温水浴内,毛细管部分伸出水浴便于读数。开始由于热膨胀,毛细管内液面不断上升,当液面稳定不动时,达到了热平衡。记下此时液柱高度ho,这时要注意液面变动情况,当液面开始下降时,表示聚合反应开始,记下时间t0。以后每5min记录一次,1hr后可结束读数(液面下降约100mm)。从恒温水浴中取出膨胀计,去掉弹簧,把容器中溶液倒入回收瓶中,用少量苯洗涤容器,洗涤液并入回收瓶,再加入少量甲苯,装好毛细管,将毛细管顶部与吸滤瓶连接,在水泵上减压抽吸,膨胀计倒置以抽出液体,如此洗涤三次。碘瓶内多余溶液也倒入回收瓶,用少量甲苯洗涤三次,供下次实验用。
数据处理:
(1),按定义,在本体聚合中
(mol/l) (25)
式中,M为苯乙烯分子量,d为聚合温度下苯乙烯的密度,W为苯乙烯的质量。
(2)
(26)
式中,V0为热平衡时体积,也即初始单体体积,Vt为时间t时的体积。如果膨胀计中毛细管读数是体积,则V0,Vt可直接读出。在本实验中毛细管读数是液柱高度,因此需要从每支膨胀计的仪器参数换算。
方法是: (27)
式中,V0为热平衡时液柱高度,Vt为时间t时的液柱高度,A为膨胀计的毛细管每厘米长度的体积毫升数(事先标定)。
3、
(28)
式中,VM为参加反应的单体体积即V0,Vp为100%转化后聚合物体积。
(29)
式中,V50指膨胀计(包括下部容器)至毛细管最高刻度50cm处的总体积毫升数(事先标定)。
(30)
式中,dM及dp分别为为单体和聚合物在该温度下密度。因此
(31)
(3)数据,列表,作图,计算
5 注意事项
(1)膨胀计在使用前必须洁净,干燥。毛细管内应当没有任何残留液体。
(2)膨胀计的磨口接头处用久后会沾有聚合物,因此会引起溶液泄漏。此时可用滤纸浸渍少量甲苯将其擦去。
(3)在插入毛细管后,若发现管内留有气泡必须重装。
(4)实验结束后应即时将膨胀计洗净并且干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