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圈、波纹织物的编织
1 实验目的
(1)了解集圈、波纹组织的结构及组织特性。
(2)掌握集圈、波纹组织的编方法。
2 实验设备与仪器
(1)普通7号、12号二级横机
(2)照布镜,尖头针,集圈、波纹组织织物各一块,供对照用。
3 基础知识
(1)集圈组织的形成方法
① 不弯纱方法:当针垫上新纱后,在弯纱阶段编织集圈的针停止下降,这样新垫上的纱线与旧线圈一起留在针杆上,到以后需要将悬弧与旧线圈一起脱下时,集圈针再在弯纱阶段后下降成圈。
② 不退圈方法:即针在成圈过程中虽作上升但不退圈,织针上升到能垫上纱线的位置为度,这时旧线圈仍留在针舌上,在以后针下降时旧线圈又进入针钩下形成集圈。
在横机上编织集圈组织,是通过三角变位和针的排列来实现的。横机上的挺针三角分两档,在正常编织时,挺针三角全部凸出对所有针进行退圈,当需要编织集圈组织时,挺针三角的上半部分后退一个距离,这样可使长针踵仍进行退圈到正常位置,短针踵则沿挺针三角的下边缘上升到刚可垫到纱线而旧线圈不会退到针舌下的位置,这样可根据某些设计要求排列长短针踵,在指定位置上织出集圈。
(2)波纹组织的形成方法
波纹组织是在双面畦编组织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组织布的花纹由倾斜线圈组成,倾斜线圈是在一个针床上形成一个线圈横列后,相对于另一个针床向左或向右移过一个或几个针距再编织而成的。横机上编织波纹组织也可在l+l罗纹组织的基础上进行,织一小段l+1罗纹后,每一横列交替地将一个针床相对于另一个针床向左或向右移过两个针距,这样即可形成有曲折效应的线圈纵行。也可在每一横列编织后向一个方向移过两个针距,共向该方向移两次,然后再反向移两次,这样的曲折形更明显。
4 实验步骤与方法
(1)集圈织物编织:
① 不弯纱方法:(半畦编、畦编组织)
先编织一段罗纹,将任一只成圈三角位置调高,使压针最低点在织针下降时不脱圈为止,然后继续编织。
②不退圈方法:
先编织一段罗纹,机头停在右侧,然后关前针床顶针三角,机头自右向左推,机头停在左侧,放下前针床顶针三角,机头自左向右推,如此反复。
(2)编织波纹组织
① 罗纹组织基础上织波纹:先编织一段罗纹,将机头停在右(左)侧,推动载侧手柄,使后针床相对于前针床向右(或向左)移过两个针距,推动机头编织一行,使机头停在左(右)侧,推动左侧手柄,使后针床相对于前针床向左(或向右)移过两个针距,推动机头编织一行,使机头停在右(左)侧,如此反复。
② 在半畦编组织或罗纹组织基础上进行,每一横列编织后向一个方向移过两个针距,共向该方向移两次,然后再反向移两次,观察与上述方法编织的波纹曲屈效果。
5 实验结果
(1)画出半畦编、畦编组织、波纹组织的结构图,简述集圈组织的形成方法。
(2)简述横机上可形成集圈组织的种类
(3)织出三块20cm*20cm无漏针的小样。
记录机上、机下织物宽度
| 织物名 项目 | 半畦编 | 畦编组织 | 波纹组织 | |||||||||
| | | | ||||||||||
| 1 | 2 | 3 | 平均 | 1 | 2 | 3 | 平均 | l | 2 | 3 | 平均 | |
| | | | | | | | | | | | | |
| 机上宽度 | | | | | | | | | | | | |
| 机下宽度 | | | | | | | | | | | | |
6 实验结果统计与分析
7 注意事项
(1)编织半畦编、畦编组织时集圈对侧的弯纱三角弯纱深度适当增加以利于编织的顺利进行。
(2)编织波纹组织起针时要保证针床左右两个方向都能移动所要求的针距。
